首页 >> 殡葬用品 >>纸钱 >> 纸钱(金纸、银纸)
详细内容

纸钱(金纸、银纸)

  「纸钱」是祭祀鬼神时用的冥钱,亦称为「黄纸」。纸钱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表达诚心、去除邪气。而金纸上的纯金,表示心地纯正、对神明绝无欺骗。道教或民间信仰的仪式中,在与神交涉或运用法术的过程中,有时候也需要使用纸钱。当今社会,受到「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价值观影响,有人倾向于认为,烧金越多越能获得神灵保佑。

  台湾民间祭祀活动发展蓬勃,「纸钱」的使用一直是汉人祭祀文化中非常独特的部份。台湾的原住民文化,不论高山族或平埔族,原先并没有在祭典中使用金银纸,明末清初时,闽南和广东的汉人移民将「纸钱」习俗带入台湾。事实上,清代台湾竹堑地区已经出现了金银纸业和贩售金箔的店铺。《安平县杂记》中也保留了清代台南人使用纸钱的纪录。而北部艋舺地区,清末的时候,仍自闽南的泉州、石码进口金银纸钱。尽管,清末时期,金银纸业的货源,大多从福建沿海一带利用船舶运输进口到台湾,随着港口政策改变与自然条件恶劣,促使台湾的沿海市镇开始自行制造金银纸钱,从此,金纸业的货源不再只是仰赖进口。

  日治时期,推行皇民化运动,日本政府以「打破迷信、改善旧风俗」为由劝导人民停烧纸钱,之后,更以政策禁止纸钱的制造,造成了金纸业的大萧条。尽管如此,台湾人「烧金」的风俗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国民政府来台之后,金纸业很快地恢复了生机,由于机械化的量产制造,七零到八零年代,台湾的金银纸钱还曾经外销到新马、东南亚等地,提供当地华人的需求。八零年代台湾经济起飞,带动了金纸业的变革,新形式的纸钱(如:寿生钱、往生钱…等)应运而生,也开始出现莲花座、船、元宝…等造型,还有以专门神明为对像的金银纸钱(如:文昌金、五路财神金、土地公金…等)。近几年来,环保意识的抬头再加上台湾整体经济环境的改变,金银纸产业外移,金银纸业的货源大多来仰赖进口,台湾金银纸业已经无法与过去的荣景相提并论。

  「纸钱」可区分为「金纸」和「银纸」。「金纸」是将粗纸贴上锡箔再涂刷金药,而「银纸」只裱锡箔不涂金药,纸面也不盖印,只在整叠纸侧边盖上红色吉祥图案。从图饰来区分,「金纸」可归纳为三类:三仙图类(通常印有福、禄、寿三仙)、锦缎花纹图饰类(绘有纹饰的纸钱贴上金黄色锡箔)、无图饰类(只有每一束最上方的金纸印有图案)。而「银纸」分大银、小银两种,大银献给祖先,小银献给鬼魂。银纸上不印任何图案,只有库钱、往生钱、莲花银等特殊种类才会印上图案。

  在金纸钱的用法当中,以焚烧的方式最为常见。有学者认为,「烧金」源自于早期中国纸马的贴、供、挂、焚、带、藏等六种用途中的「焚」。「焚」的意义是,祭拜后焚烧,表示虔诚奉献,可以保佑平安。在田野访查中,有学者发现金银纸的用途至少有宝、贴、供、挂、焚、带、藏、洗、吃、撒等十种。

  在汉人社会中,生命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会举行相应的仪式来祈求身体和心灵的平安,这些仪式的尾声也都会使用纸钱。例如:孩子出生、满月、满四个月、周岁时,满十六岁的成年礼,在敬拜神明和祖先之后,皆会焚烧金银纸。在婚礼仪式中(下聘之后和结婚当天谢天公、拜堂仪式后),祭改、补运仪式中,丧礼仪式中,也经常使用金银纸钱。

技术支持: 遥阳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