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寿碗

  寿碗,是中国民间老年人过生日,或高寿老人过世时办丧事的时候为来客准备的碗,寓意沾上老人的长寿之气,是一种民间文化风俗。烧寿碗的习俗在川渝一带特别盛行。

  寿辰用碗

  中国的民间传统,老年人过生日的时候为来祝寿的客人准备的碗,一般是60,70,80及以上“满十”的寿辰时用的。讲究点的人家一般会专门去烧寿碗的地方做自己家老人的寿碗,上面印有寿星的彩色陶象,写着‘某老人几十大寿’以及在寿星老人像的两边用对联形式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吉利话语。

  这种习俗在乡村一直保留着,在城市里便已经逐渐淡化了。很多人觉得省事,也可以直接买做好的寿碗,只是没有老人的名字罢了。但在川渝一带烧寿碗的习俗特别盛行。

  寿碗的来历:

  据说,从前在参加老人寿辰时,有些讨寿者喝得酩酊大醉时,就将寿碗装进衣袋,或大抢出手,不仅拿寿碗,而且拿碟盏,此举主家并不责怪,反认为“有福有寿”。有的人宴后向主人讨要寿碗,也有主人主动赠庆寿者“寿碗”一对,使受赠者沾老寿星之福,俗说有“延年益寿”之兆。

  过世用碗

  这层意义上的寿碗,是为高寿老人过世时办丧事待客用的碗。旧时医学技术不发达,小孩子的存活率普遍不高,人们就迷信地认为,如果小孩子用了长寿老人用过的碗,就会跟着沾上老人的长寿之气。老人的寿越大,这种寿碗就越抢手。

  起源与发展

  在古时候,后辈子孙位为表示自己的孝敬之心,老人寿辰时,专门为寿星“办寿宴”制作一批寿宴用寿碗,有些讨寿者喝得酩酊大醉时,就将寿碗装进衣袋。

  最早的寿碗出现在明朝,那时候的寿碗都是在碗上刻有各种“寿”字或寓意长寿的寿桃、松柏、仙鹤等长寿象征物图形。长寿象征物多取自自然物,其取用的途径或者是因为这些事物本身有绵长的寿命,如龟鹤松柏,乃至泰山、寿石;有的是利用某物名称的字音、谐音取意,如常青藤、常春花、猫、绶带鸟、蝴蝶等;有的是因为它们是传说中可以使人长寿的物品,如桃子、枸杞、灵芝、菊花等;。这些象征物被以图画的方式组合、结构,就形成了祝福长寿的吉祥图案,诸如:“龟鹤齐龄”,画龟、鹤,“五福捧寿”,画五只蝙蝠围绕寿字;“芝仙祝寿”,画灵芝、水仙、竹和寿石;“杞、菊延年”,画菊和枸杞。

  从明朝一直持续到清末的寿碗,统称为“通用版”寿碗,民间的通用版寿碗注重实用价值,而帝王的寿碗体现的是其纪念、收藏价值。民国时期,开始出现把寿星名字和年龄烧刻在碗身或碗底,这时期的寿碗统称为“刻字寿碗”。

  中国是一个孝文化渗透到骨子的民族,古代中国很长一段时期都很少有大肆庆祝“生日”的习惯,尤其是母亲还在世的时候。这是因为古时医学条件极其落后,女子生育小孩的死亡率极高,自己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也称之为“母难日”。后来随着医学的进步,生育率和顺产率的提高,才逐渐有了庆祝生日的习惯。

  据资料显示,中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生日庆祝是在唐朝,历代帝王的寿辰有“千秋节”、“庆阳节”、“寿昌节”、“万寿节”等叫法。明清时期的帝王就数次为自己的生日庆贺制作寿碗,以清康熙、乾隆、嘉庆等帝王为例,每到自己的“寿辰”,就授命宫廷事务处制作堪称“工艺品”并刻有“万寿无疆”字样的寿碗,这种最早出现的寿碗由于其特定的出身和工艺,一般拥有者都会珍藏起来,传于子孙后代。

  由于帝王祝寿用寿碗的出现,在民间也就相应的出现了老人寿辰用的寿碗,最早的寿碗出现在明朝,那个时候的寿碗都是在碗上刻有各种“寿”字或寓意长寿的寿桃、松柏、仙鹤等长寿象征物图形。我们称这种寿碗为“通用版”,帝王的寿碗体现的是其纪念、收藏价值,而民间的通用版寿碗更注重实用价值。“通用版”寿碗一直持续到清末、民国时期,才出现把寿星名字和庆祝的年龄烧刻在上面的“刻字寿碗”。

  总的说来,现代寿碗在中国许多地区均有出现,刻有“寿”字或长寿寓意图形的通用版仍然普遍存在,这种习俗在一些地方顽强的存在着,而城市相对就淡化了不少。而以川渝两地为主的地区则是普遍采用把寿星名字和庆祝的年龄烧刻在上面的寿碗。


技术支持: 遥阳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